
不愛吃魚的人,相信免不了從小被父母訓斥:「不吃魚,長大了會生『大頸泡』!」小時候嚇得怕怕的,誤以為魚有天大的威力,直到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大頸泡」跟甲狀腺息息相關。但甲狀腺如何引起「大頸泡」?甲狀腺腫大一定需要做手術切除?做切除手術又有哪些風險呢?今次小編邀請到外科專科醫生黃啟斌醫生為大家一一拆解!
甲狀腺知多D
甲狀腺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分泌器官,整體呈蝴蝶狀,位於頸前方、氣管兩側,其功能主要是分泌甲狀腺荷爾蒙,從而控制身體各機能。黃醫生表示:「甲狀腺疾病大致可分為甲狀腺腫大和功能性問題。平時,較常見的『大頸泡』就是指甲狀腺腫大和功能性問題。這可以因為結節增生所引起,也可以因炎症另甲狀腺腫大。甲狀腺荷爾蒙分泌過多或過少同樣會影響身體功能:當甲狀腺荷爾蒙過多,病人會出現心跳加快、手震、體重持續下降症狀,而且人會比較暴躁等;當甲狀腺荷爾蒙較少,病人會經常感到疲倦,體重上升,記憶力變差、反應遲鈍,大腦功能減慢等情況出現。」 目前,女性患有甲狀腺疾病的機率遠高於男性,10位病人中大約有7-8名是為女仕,2-3名為男仕。醫學界有不少推測認為女性荷爾蒙分泌與甲狀腺疾病有重大關係,但暫時還未有確切定論。
全身麻醉會變「蠢」?
大部份甲狀腺手術在病人的頸部進行,需要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完成。坊間有傳聞指病人全身麻醉後智力變差,黃醫生則表示:「現時未見有一個準確的數據來證實這個情況,麻醉經過外科醫生與麻醉科醫生多方討論、計劃才實行。」
外科醫生和麻醉科醫生會密切關注病人的情況。「在手術過程中外科醫生專注做切除手術,麻醉科醫生時刻留意病人的麻醉情況,包括血壓、心跳、麻醉的深度等。手術期間至術後,麻醉科醫生全程監察病人的變化,萬一病人出現高燒、血壓的驟降等麻醉反應。他們可專注處理病人身體變化,對病人麻醉影響減至最少。 」
甲狀腺手術有機會割到聲帶?
近年,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患者有俱增趨勢,甲狀腺手術也惹來愈來愈多關注。甲狀腺手術是香港頭3大手術之一,跟據近年政府醫管局數據,一年有1800-2000個甲狀腺手術在政府醫院進行。黃醫生解釋:「大部份甲狀腺功能疾病都能用藥物控制,毋需進行手術。但若被診斷為甲狀腺癌症;或因甲狀腺嚴重腫大以致頸部不適,甚至腫大範圍有向胸下伸延的情況,就要通過手術切除。由於甲狀腺腫大往往影響頸前方位置,有些病人顧及外觀儀容上問題,亦會選擇做手術切除。」
甲狀腺手術是通過切除病變的甲狀腺組織以達到治療的效果,手術的形式也根據病變的範圍選擇半切除或者全切除。但不管怎麼切,對於病人來說,肯定會存在或多或少的風險。黃醫生指出:「我們做甲狀腺手術時,會特別留意聲帶神經保護。聲帶神經主要控制聲帶活動,保護好病人聲帶神經可避免手術後出現聲沙的情況。」現時的醫學技術通過多年臨床實證,已進步不少,加上神經監察系統的運用﹐由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手術,甲狀腺手術風險已大大降至1%。
當被問及最深刻的一次甲狀腺手術,黃醫生憶述:「曾經遇到一位病人患病時間較長,甲狀腺腫大的情況相當嚴重。在檢查期間,預想需要用開腔方法才能將甲狀腺徹底移除。但幸運的是,手術最後只需經頸部切口便完成切除。當真正將甲狀腺拿出的時候,它的重量比正常甲狀腺20-30g多出20倍,大概是600g體積,相當於病人的半個頭顱大小。我們在場的醫生和護士都非常震驚。但這些案例並不常見。」
術後甲狀腺病症復發低 碘攝入適量無大礙
如進行甲狀腺全切除手術,其實已經將全部的甲狀腺組織完全去除,理論上不存在復發的可能性。但如果曾患甲狀腺癌的話,就需要特別留意。「接受全切除後,病人通常都需要定期服用甲狀腺荷爾蒙藥物,不單止是補充身體缺乏的甲狀腺荷爾蒙,同時服用足夠分量的藥物也可以抑制身體的反應,減低復發的機會。」黃醫生建議甲狀腺患者需定期檢查覆診、食藥,就算有復發的機會都可盡早治療。
在飲食方面,常見的紫菜、海帶或者海產類食物中都含有碘,很多甲狀腺病人都會變得格外敏感。黃醫生則說:「大部份病人在食碘方面都不用太擔心。病人若曾有甲狀腺癌且接受手術治療,對碘的攝入只要適量即可。但若病人在功能上出現問題或者將會接受輻射電治療,就需特別注意每日攝入碘的含量,減少進食碘可令身體荷爾蒙變化較細,幫助控制病情。」
黃啟斌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前香港大學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過往主要研究及治療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副甲狀腺及腎上腺等疾病。兼任瑪麗醫院副顧問醫生,擁有超過十多年的外科經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