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醫護市場調查及策劃由本期開始將訪問不同醫學、學術組職及人物,讓大家認識他們對醫學界的貢獻。中華微創及外科醫生(香港)協會崔家倫主席及黃偉基副主席為首次專訪嘉賓,細談中港兩地醫療發展的機遇,兩位更分享了多次率團前往灣區考察及交流之點滴與感受。
擴闊視野 把握「一帶一路」走進灣區
崔家倫主席表示頻繁的中、港兩地醫生專業交流,對於開展醫療管道大有裨益。他認為:「隨著國家推出『一帶一路』政策,香港醫學界可乘著國家發展的方向,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打造香港與內地醫學交流的服務平台,互相學習,擴闊視野,以迎合大灣區七千人口的醫療需求乃大勢所趨。」談到內地醫療水準日漸提昇,崔主席瞭解到香港醫療體系的獨特性,並寄語同業需靈活變通:「現時內地醫療的水準日漸提昇,與香港傲視同儕。但香港醫療的品牌效應對內地市民一直是信心保證,而且對香港醫療有一定的持續需求。因此業界可主動邁步、跳出框框,走進大灣區,並且透過與內地醫生交流學習,從而提昇自身競爭力。同時,與內地政府部門探討、開拓內地醫療市場,如私人診所等其他可能性,為內地市民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
![]() |
![]() |
內地醫療及技術將超香港
中華微創及外科醫生(香港)協會成立後,已多次組團到內地交流,先前分別到訪大灣區的公立醫院、大學醫院、私家醫院及科研公司進行考察,崔主席對國家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感到相當驚訝:「當日參觀了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同日亦參觀了深圳華大基因,瞭解到循環腫瘤基因、免疫基因治療、人類微生物組計劃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及知識,團友們都雀躍萬分,特別對於內地的科研水平讚不絕口。」
回想到多次的考察,崔主席有感內地發展迅速,以及他們勇於嘗新的開放程度比香港更高,有了全新的體會:「每次到不同醫院考察,都發現了內地醫療的幾個優勢。第一,內地醫院空間好、地方足;第二,醫院硬體、設施、科技均達到國際水準,甚至將超越香港私家醫院;第三,內地醫院擁有中西醫互相糅合、相輔相成的醫療系統。」他表示內地的網上醫療如「微醫」等已發展成熟,慨嘆香港的資訊科技發展相對落後,現時法規亦未有相應的配合。因此,香港醫療業界應急起直追,同時,需積極探討科研技術與醫學專業結合的多樣性及可行性。
![]() |
![]() |
有望設內地診所 協助工聯會革新醫療網絡
作為香港醫療業界及內地的溝通平台,崔主席表示現正密切與內地部門溝通,瞭解開設診所的可能性:「內地部門將於經濟特區如廣州南沙開設私人診所,歡迎香港醫生於內地執業,包括為『一帶一路』合作國家的人士診症。現正積極與內地部門商討中。此外,亦有多間內地公司邀請香港醫生到內地出席健康講座及授課。」而本港方面,為配合工聯會醫療網絡的革新,協助解決基層就醫問題,本會將全力支持並提供專科服務,協助工聯會發展專科診所,並有望於一年之內開設。
![]() |
aaaaaa![]() ![]() |
崔家倫醫生 中華微創及外科醫生(香港)協會主席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現為泌尿科專科醫生。在香港醫管局服務超過18年,現正積極參與內地的學術考察交流,進一步了解內地醫療的迅速發展。 | 黃偉基醫生 中華微創及外科醫生(香港)協會副主席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隨即加入瑪嘉烈醫院腦神經外科部工作了22多年,及後獲得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資格。熱衷於微創及內視鏡腦神經外科,於2010年遠赴義大利及德國深造,回港後與耳鼻喉科醫生成立內視鏡顱底團隊及在微創及內視鏡專科上繼續發展。 |
與崔主席理念相近 攜手探索大灣區
近年,隨著大灣區的經濟發展,人口相對比香港多近十倍,內地居民對醫療的需求殷切,醫療服務更刻不容緩。黃副主席說道:「跟主席崔醫生都是做微創這一科,機緣巧合於『網上』結識,大家對於微創及探討大灣區的發展可能性理念一拍即合,因此答應了崔醫生的邀請加入協會。希望可以為香港醫療行業多走一步,開拓無限的可能性。」
內地醫院效率高 皆因靈活運用人工智能
早已多次率團到內地進行醫學交流的黃副主席表示,首屈一指的科大訊飛是國家一級指定人工智能實驗室,令其印象最深:「人工智能不單能根據病況配對合適的醫生;對醫生而言,人工智能也有助作出適當的判斷,兩者皆有禆益。科大訊飛的語音研究,更可管理病人系統,替醫生分擔工作。」另外,現時內地醫療亦善用科技解決日常繁重的工作:「我所到訪的內地醫院已將科技應用於處理入院手續、進行掃描,以至藥物分發等,全面以電腦化取代人手,大大減少病人診症的輪候時間,提高醫療效率。」若人工智能於本港醫療廣泛應用,不單能夠解決醫療人員短缺這一大難題,亦可減輕他們的壓力負擔,最終能為病人實現更高水平的醫療品質,是香港應借鏡學習之處。
![]() |
![]() |
不同體制 兩地互補長短達致雙嬴
黃副主席表示內地市民往醫院求診均有社保保障(即社會醫療保險),基本的醫療服務也得到覆蓋,但內地醫生的培訓尚未有完善且認可的制度:「內地並沒有專科醫生培訓制度,醫療技術亦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他笑言:「見過比國外技術更好的內地教授,也見過不合標準的內地醫生。」,這方面也令他想到港醫的特點:「本港醫生受專業培訓及認証,能與國際接軌看齊,正是本港醫生的優勢所在,也是內地醫療所欠缺的部分,因此,內地市民蜂湧到香港求醫不無道理。」
儘管兩地在醫療制度和人事不同,黃副主席希望透過未來不斷的交流及互相合作,推動中港醫療合作:「如內地當局開綠燈,本港私家醫生北上執業也不無可能。」冀望內地有關部門能有相應的政策配合兩地醫療發展的推動,達致雙嬴的局面。
![]() |
黃夢璇 Moon 香港醫護市場調查及策劃有限公司創辦人 活躍於醫護及保健界,現為中小企國際聯盟-安老及殘疾服務聯會顧問及健康教育基金會高級執行幹事。曾為不少知名藥廠、健康產品品牌、科研機構、慈善團體以至官方機構「度橋」,透過市場調查、真人測試、研究及新聞發布等獨特策略打入各大健康市場。打滾醫護市場多年,認識不少行內精英,希望藉此專欄造訪不同的人物及組織,了解他們對醫護界及社區的貢獻,讓更多同行以至公眾有更多交流機會。 |
![]() |
中華微創及外科醫生(香港)協會介紹崔家倫醫生於2018年7月中旬,與一眾不同專業的,年青有魄力的醫學教授、專家,律師人才並在香港工商總會的鼎力支持下,共同創立「中華微創及外科醫生香港協會」,並榮任創會主席,望集合社會各方學者專才,為香港特區政府提供專業、中肯、理性且具有建設性、前瞻性的意見,積極開拓及推動醫學的專業交流合作,為香港社會長遠發展作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