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鼾勁過飛機聲 睡眠窒息你要知 

「鼻鼾聲大到好似飛機飛過!」相信不少人都曾被枕邊人投訴過睡覺時發出鼻鼾聲,漫漫長夜,鼻鼾聲不斷,擾人清夢。但鼻鼾聲的大小原來正正反映一個人是否患上睡眠窒息症。因睡眠窒息症患者會有嚴重的鼻鼾,且鼻鼾聲會突然終止,呼吸間歇停頓,情況嚴重時更可導致心肌肥大、冠心病、甚至中風。今次,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劉偉業醫生為我們講解更多睡眠窒息症的病徵、治療預防等資訊,希望提高大家對睡眠窒息的警覺性。 

 

睡眠窒息症知多D 

睡眠窒息症是最常見的一種睡眠障礙。患者在睡覺時因上呼吸道軟組織放鬆,支氣管收窄,而引起呼吸困難、或窒息情況。醫學定義中,患者在1小時睡眠中停止呼吸5次或以上,而每次窒息時間多於10秒,則判斷為患有睡眠窒息症。嚴重的患者可以在每小時出現超過30次的窒息情況。 

患有睡眠窒息症會有明顯的鼻鼾聲,但有鼻鼾不代表有睡眠窒息。對於睡眠窒息症的徵狀,劉醫生指出:「鼻鼾聲的大小並不能作為判斷的唯一標準,還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如半夜突然轉醒、夜尿、精神欠佳、脾氣變差、記憶力衰退等。而醫生亦會透過一些睡眠測試,準確判斷患者是否患有睡眠窒息症。同時,家人亦可多加留意患者睡覺時是否有呼吸停止的情況出現。」若市民太擔心,坊間網站可找到一些自我檢測問卷,從得分測量是否患有睡眠窒息症。 

一般而言,3種人士有較高的風險患有睡眠窒息症:一)肥胖人士,因脂肪有機會積聚於上呼吸道,容易形成呼吸道阻塞;二)男性,按比率男性患者往往較女性為高。以香港為例,男性患者有4%,比女性患者(2%)高出1倍;三)老人,呼吸道內的肌肉會隨着年齡增長,慢慢變得鬆弛,造成氣道收窄。因此,偏肥的中年男性需多加留意自己的睡眠狀況,提防睡眠窒息症發生。而年輕的女性亦不代表已遠離睡眠窒息症。劉醫生分析:「先天因素,如下巴短小、脖頸較粗、舌頭肥大的人士,呼吸道較為狹窄;或內在結構性因素,如鼻塞、扁桃腺過大、吊鐘過長、上呼吸道淋巴組織增生等,亦容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問題。」 

 

睡眠質素下降 鼻鼾影響伴侶關係 

睡眠窒息症的患者可能會疑惑,自己已經提早上床睡覺,但為什麼日間還是會懨懨欲睡?廣為人知,睡覺分為2種狀態:深層睡眠和淺層睡眠。人體機能在深層睡眠狀態下,是身體最放鬆的狀態,能幫助身體回復剛勁活力。但睡眠窒息症患者則較難進入深層睡眠,劉醫生指出:「深層睡眠令軟組織更加放鬆,而令窒息時間延長或加深。較嚴重的患者亦更容易發生此情況,身體會在窒息時發出警號,讓患者從深層轉回至淺層睡眠,甚至會醒過來。」而嚴重的睡眠窒息症亦會增加患上中風、心臟衰竭、高血壓、猝死等風險。 

睡眠窒息症不單令患者的睡眠質素下降,家人免不了會受累。患者精神欠佳容易引起情緒波動,使脾氣變得急躁,增加與家人之間吵架的機會。而且,鼻鼾聲擾人,枕邊人晚晚伴隨鼻鼾聲入睡,隨時會在酣睡中被嘈醒。伴侶即使對此感到煩擾,立刻叫醒伴侶,但下一刻,鼻鼾又再度發作。伴侶之間的睡眠矛盾反覆加深,彼此關係亦不健康。因此,當伴侶發現患者在睡覺時不自然地有窒息的情況,應陪同伴侶及早求醫,尋求治療方法。 

前瞻機械臂手術 突破傳統局限 

睡眠窒息症的治療方法因人而異,輕微的患者可以從改變生活上壞的習慣,如減肥、戒煙酒、停食安眠藥等,可顯著地減輕上呼吸道的腫脹,或軟組織收窄的問題。另外,劉醫生建議:「患者可嘗試側睡或戴牙膠,避免舌頭墮後的情況,給予喉嚨有較大的空間。」 

而中度、嚴重的患者使用正氣壓呼吸機可起到舒緩作用,部分患者亦可以透過手術達到完全根治效果,劉醫生表示:「若是扁桃腺過大的患者,做手術可以切除部分範圍,改善阻塞問題。若是鼻塞的患者,亦可以打通氣道,保持暢通。」對於一些特別案例,醫生會先建議患者接受手術減輕病情,從而較易配合呼吸機控制病情。 

過去傳統手術儀器未必能解決脷底阻塞導致的睡眠窒息症,但嶄新的機械臂手術打破傳統的局限。「通過立體鏡頭,醫生能更準確地觀察脷底下的情況。而機械臂可以更靈活地深入細微位置,精準地切除淋巴增生的組織。」機械臂手術可以完全打通阻塞位置,大大提高治療效果,為患者提供新希望。 

旅行要小心 駕駛要謹慎 

香港人普遍喜愛旅行,周遊異地放鬆心情。對此,劉醫生忠告:「陌生的環境有機會刺激上呼吸地的溫度、濕度、花粉、刺激性食物等有機會令喉嚨、氣管產生變化,增加分泌物或引起腫脹,加劇睡眠窒息症患者的病情。」 

而且,很多高風險的活動,如潛水、滑雪、攀石等需要參加者高強度的專注力及判斷力,劉醫生建議:「患者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精神較難以集中,所以應盡量避免進行高風險活動。特別是在駕駛時,若患者打瞌睡或不留神,容易釀成交通意外亦會傷及他人。」在意外發生的瞬間,正常人也未必能及時反應過來,睡眠窒息症患者更需多加留意,避免意外的發生。 

 

耳鼻喉專科的抉擇  

現代都市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加上生活節奏急促,小毛病如耳鳴、喉嚨痛、鼻塞等總會發生。在範疇較廣的耳鼻喉科中,也分為專科和普通科,我們應該怎樣去選擇呢?劉醫生解釋:「普通的毛病在醫生適當的藥物處方下都能妥善解決。若然患者對自己的徵狀有懷疑,譬如分不清患上的是鼻炎還是鼻竇炎,專科醫生會運用內窺鏡作準確檢查。或經常耳鳴,患者亦可選擇專科醫生,做詳細的檢驗,了解會否是鼻咽癌的先兆。」 

論普通科或專科醫生,都需要埋頭苦讀十多年,從見習生慢慢累積智慧與經驗,才能晉升成為正式的執業醫生。因此在這悠長的培訓過程開始前,選擇科目對醫生們尤為重要,決定他們以後的路途。劉醫生分享:「耳鼻喉科是手術科目之一,主要集中在頭部及頸部位置,空間比較狹窄,導致手術的難度較大。我比較喜歡挑戰難度大的事情,所以我選擇了耳鼻喉科的手術科目。」 

醫生的學習路途從不休止,醫療技術及研究日益突破革新,他們更要與時並進。以興趣選擇專科,亦可以幫助他們的進修之路。鮮有人知,醫生原來需要再「上課」,劉醫生說:「平時除了在空餘時閱讀醫學文獻、案例外,我亦會定期出國參加科學性會議,與世界各地的醫生討論、互相分享經驗及交流最新的資訊,並運用到診症中。外地有經驗的醫生會教導其他醫生在手術運用新的儀器,行內俗稱 『劏屍』。」往往新的技術不單是說開始就開始,背後需要經歷過多番討論研究和實驗,才能運用到現實的治療中。因此醫生需要時常學習新的醫療知識、科技資訊,掌握最完整的治療方法,才能為患者提供更適切和有效的治療。

劉偉業醫生 耳鼻喉專科醫生


擁有超過15年公立醫院及耳鼻喉科專科服務的豐富經驗,曾任伊利沙伯醫院耳鼻喉科副顧問醫生。亦獲多項專業資格:香港內外全科醫學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員、香港耳鼻喉科醫學院院士等。專注於頭頸腫瘤手術、機械臂口腔手術。 




 


HEALTH VIDEO

RD4

我們的目標是努力地向社會上不同組織,無論公共或私人機構,社區和個人,以鼓勵及正面方式支持大眾預防疾病,以延長生命和促進人類健康。 了解我們

STAY IN TOUCH!

www.hkwewa.com©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