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 - 神秘而不可或缺的存在

通常我們到放射科拍片檢查,短短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就檢查完畢,都只是按照醫生或者醫護人員的指示操作,整個過程下來與他們的交流並不多,可能大家對放射科或有疑問:短短幾分鐘就可以拍到片?為什麼放射科醫生不會直接向我們解釋報告?檢查儀器是否都有輻射?醫生長期面對著這些儀器身體會不會受到輻射的影響呢?對於以上的問題,我們邀請了曾於公營醫院放射科工作超過10年的放射專科譚枝慧醫生為我們解說一下。

「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放射科

一般市民都會認為,放射科的工作就是照X光,其實拍片只是放射科一個小環節,通常會由放射師操作儀器為病人拍片或作斷層掃描。放射科醫生的工作可以粗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放射診斷,第二類是放射介入治療。做放射診斷的醫生會坐在暗黑小房間內看片,根據拍的片判讀病人的病情,並撰寫詳細報告及作出治療建議,如遇情況複雜的,還需與其他專科醫生討論找出最佳的治療方案。放射診斷科醫生直接接觸病人的主要機會是在為病人照超聲波,作鋇造影檢查,或是作影像導引抽組織檢查。而介入放射服務是透過X光源儀器即時為病人做介入手術。大部份病人都是由專科醫生、家庭醫生或者其他醫生轉介到放射科拍片,直接和放射科醫生對話的很多時候都是其他醫生,因此放射科專科醫生與病人的距離感會較其他專科醫生遠,亦會很容易被外界認為是比較神秘或被人忽略的醫療部門。

在放射科工作分分鐘會中招?

其實一個人一生當中都會接受到不同的輻射,每年從外太空、高樓大廈或手機等吸收到的平均輻射量大概是3毫希(輻射量的單位)。雖然放射科工作有機會接觸到輻射,但隨著科技的日趨發展,現代放射科儀器的輻射量相較以前的已降低十倍甚至十幾倍,輻射量也會被規限於安全範圍內。香港目前暫時亦未有醫生因吸收過多的輻射量而做不了放射科的醫生。因輻射被人體吸收後不能減除,所以放射科醫生在日常生活都會維持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平衡平時接受的輻射帶來的風險。他們亦需每個月透過個人輻射監察儀,以確保體身體接受的有效輻射量劑量均在法例限值每年20毫希以下。

認清體檢利與弊 嚴重或會甩頭髮?

在放射科檢查中,X光檢查、磁力共振(MRI)、超聲波(Ultrasound)和電腦掃描(CT)是較常見的,當中並不是全部檢查方法都帶有輻射。其中只有X光檢查和電腦掃描是有輻射的。所以孕婦如非必要便不建議接受X光或CT檢查。CT是利用X光穿透身體造成影像,檢查的時間比MRI短,儀器在身體周圍掃一圈就可以讀取到數據。做CT檢查雖然會有輻射,但身體接受到的輻射量不大,故不用擔心會出現嚴重急性輻射副作用如嘔吐、甩頭髮等。甩頭髮等副作用只有高劑量的介入治療時才會出現。磁力共振的原理是透過強大的磁場(地球磁場數萬倍或以上)令氫原子振動並釋放訊號,再由複雜的電腦換算形成影像。人體有大量水分提供氫原子,令MRI在許多器官都很有用處。但有人造耳窩,舊式心臟起搏器,或患有幽閉恐懼症的病人不能進入MRI。

另外,MRI和CT出報告的時間相差不大,最主要取決於病人的病情複雜程度。如果病人檢查正常,沒有特別的情況需要報告,需時會短一些;如果檢查到有陰影或者顆粒等,每個都要進行量度,需要診斷及寫報告的時間亦會相對較長。

入放射科不厭日睇100片

其實醫生是如何去選擇自己的專科呢?為何譚醫生會選擇了放射科的呢?她說:「其實大部分醫生都會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我覺得自己對照片、影像比較感興趣,在相裡面找出一些不正常的陰影或顆粒,就像是從照片中找到破案線索,而且要每日睇接近100張片也不覺得悶。相反如果本身比較喜歡與人交流的,可以選擇內外科等;如對做手術比較感興趣,動手術能力不錯的也可選擇外科。」目前,醫生是分類比較精細的行業,當中所需的專業程度要求高,所以學習和實踐的時間會比較長。

AI日漸成熟 絕症或有痊癒機會

自進入 21 世紀以來,醫學影像學發生了革命性的進展,現時好多醫院都引入了人工智慧系統(AI),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問到譚醫生對AI的睇法,「根據我個人試用的經驗,AI能幫助我們快捷地偵測到大量訊息,雖然暫時還未能達到百分百準確的結果分析,例如良性或惡性、或特別的組織病變等,亦暫不能完全替代放射科醫生或其他專科的工作。我相信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不久的未來AI發展會更加成熟,與醫生的工作相輔相成,為病人作出更快更準確的診斷。」

訪問尾聲,譚醫生憶述十幾年前,她曾面對一個蛋白質流失腸病變的病人都束手無策,亦是她從醫以來最深刻的一個病人,但在經過醫學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這個病是有機會透過淋巴放射介入治療控制病情。她深信每位醫生都有自己一個堅決的信念,就是盡力去幫助病人恢復健康,所以無論是在哪個專科、醫院或診所工作,希望醫學界利用更先進的診斷儀器,能為市民提供更優質,更有效率的服務。

譚枝慧醫生 放射專科醫生

曾於香港公營醫院放射科服務超過10年,曾擔任多個臨床放射病理學會議主持,包括:骨科放射學會議、腫瘤學會議和眼科會議等。曾經於香港醫院管理局、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等機構擔任導師,指導年輕醫生完成放射專科培訓。

HEALTH VIDEO

RD5

我們的目標是努力地向社會上不同組織,無論公共或私人機構,社區和個人,以鼓勵及正面方式支持大眾預防疾病,以延長生命和促進人類健康。 了解我們

STAY IN TOUCH!

www.hkwewa.com©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