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殺手敗血症 零警覺易致命

新冠病毒之所以引起全球關注,最重要是病毒可以導致器官併發症,為生命帶來嚴重威脅。而這個傳染病的致命原因就是敗血症。

敗血症 (Sepsis) 指的是受感染時所引發的全身性嚴重發炎反應,感染源大多是細菌,也可以是病毒或真菌。其所引起的發炎反應會傷害身體器官,最終可導致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敗血症可以成為危及性命的併發症。每年都有數以萬計人士感染敗血症而需要入院治療,有一半患者會因病離世,死亡率約70%。

根據統計每一位感染病人,不論是一般感冒、腸胃炎、肺炎、膽管炎等都有引發敗血症的風險。而嬰孩、長者、慢性或危重疾病患者則是高風險的一群。要有效防治敗血症,患者及身邊照顧者務必注意這些警號:

1.體溫: 一般體溫約為36.5至37.5度。如體温明顯過高或過低,有機會因感染而導致,需密切留意。

2.身體疲倦: 部分感染癥狀較為明顯,例如傷口感染出現紅腫及感到痛楚。但一些感染癥狀則十分隱晦,患者感到發燙、四肢無力或者肌肉酸痛,會誤以為身體疲倦,而錯過治療時機。

3.神智不清: 敗血症可以影響神智,部分患者會突然胡言亂語。或有些長者突然拒絕睡覺,並且出現狂叫呼嚎的情 況。家人及照顧者未必察覺,但可能已是受感染並且惡化至敗血症的警號。

4.惡疾感: 很多敗血症康復者回憶病發時,身體會極度不適,亦是不容忽視的特點之一。

及早辨識這些癥狀,能有效防止敗血性休克,減低危害生命的風險。另外值得注意是兒童的病癥與成人差異很大。 小朋友會感到手腳冰冷、皮膚有瘀斑、呼吸急速、神智不清、抽搐、絕食或小便稀少等,家長們需小心注意。

敗血症患者入院後會受到密切監察。普通患者使用合適藥物,如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會慢慢康復。嚴重者則需器官支援,如插管人工呼吸、使用強心藥物或激素及洗腎等。治療過程亦需較長的時間,使器官功能逐漸回復正常水平,並在出院後接受各種身體及心理支援。

敗血症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視,但引起的併發症、後遺症及死亡率卻相當高。故此要預防此症,及早治療是戰勝敗血症的關鍵。

衛家聰醫生 急症醫學臨床助理教授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亦取得英國格拉斯哥皇家醫學院內科榮授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員、皇家急症科醫學院院士等資格。現任職於港怡醫院急症科,並為香港大學急症醫學部擔任臨床助理教授。





HEALTH VIDEO

RD4

我們的目標是努力地向社會上不同組織,無論公共或私人機構,社區和個人,以鼓勵及正面方式支持大眾預防疾病,以延長生命和促進人類健康。 了解我們

STAY IN TOUCH!

www.hkwewa.com©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