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人在40歲開始出現老花,由於眼睛晶體會隨年齡硬化,而眼內睫狀肌也會慢慢老化勞損,令晶體變焦功能逐漸衰退,對焦近物時出現困難。早期老花徵狀包括:眼睛疲勞、視力模糊或頭痛,要將物件拉遠才能看得清楚。
都市人無論在工作或休息都離不開電子產品,若長時間不恰當地眼睛經常對焦電子螢幕,眼睛睫狀肌會容易過勞而導致老花問題,令老花有年輕化的趨勢。若徵狀只是偶爾出現,減少使用時間或在光亮的環境下使用電子產品都能改善早期老花徵狀。大家可謹記20-20-20法則,即每20分鐘就要讓眼睛休息20秒,並觀看20米以外的風景,讓眼睛可以定時休息一下。但老花始終是難以避免,是眼睛機能慢慢步入衰退的過程。以上方法只能暫時緩和它的徵狀,但治療的方法仍然有很多種。
老花的治療方案
最簡單的治療方法是佩戴老花眼鏡。若平日需要佩戴遠視眼鏡,最常選配的是分為上、下鏡片的雙焦距鏡片及漸進鏡片,擁有讓鏡片在不同位置配備不一度數的特性。佩戴者可以在同一副眼鏡中檢視遠、近物件。但若老花情況主要發生在使用桌上電腦,可配另一副眼鏡迎合工作距離。而隱形眼鏡佩戴者可選擇漸進式隱形眼鏡,價格則較高。此外,另一方法是利用「單視覺調整」(Monovision)改善老花,即主力眼佩戴足夠度數的隱形眼鏡來看遠物,而另一隻眼則佩戴保留若100至150度差異的隱形眼鏡用來看近物。
近年激光矯視技術及準確度不斷提升,讓已經或即將有老花的人士有多一個治療選擇。而當中技術亦可以利用「單視覺調整」的方法改善。另一個方法是用特別的激光打磨設計,在眼角膜上營造多焦距的效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術後有機會出現眩光、眼亁、眼角膜變形等後遺症。若同時已經出現白內障眼科問題的人士,則可考慮進行手術時,加入新型的多焦距人工晶體或延伸單焦點人工晶體,從而改善老花。同樣地「單視覺調整」方法可應用在人工晶體中。
在2019年美國的年度大型眼科學術會議(American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Annual Meeting )上,就已發布了幾種可改善老花徵狀的眼藥水的臨床數據,而當中一種眼藥水正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或可在未來兩年內正式推出市場,詳情可進一步留意新聞資訊。各種治療方案都有適應期,使用效果因人而異,所以選配前要先詢問眼科醫生或有相關經驗的註冊視光師意見。
陳燕晴醫生 眼科專科醫生 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擁有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眼科)資格、亦曾為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