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從何時起,網上出現「照騙」這個詞語,意思是指圖片上的人、景點或事物與現實之間有差距,給人有被欺騙的感覺。
以前,我們相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所謂「有圖有真相」,親眼看見的比聽說的要真實可靠,但我們現在明白了,即使看到的東西也不一定是真的。
我們主觀的了解和觀察,可能只及真相的千分之一。看見的不一定是真,真的未必你能看見。最真的人也會講假話。他不是想騙你,而是他也受騙了。
哲學家尼采說:「世上並不存在事實本身,只有一連串由詮釋者組織的現象。」我們是不是也常常因為「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而對某人產生了某種觀感,或是因此為他貼上了某種「標籤」呢?
昔日是:疑人勿用,用人勿疑。現在是:疑人要用,用人要疑。用了的人不等於無需監督;同時,在不太確定其品格和能力下,仍然觀察、選拔和善用他,不至於因偏見造成誤判。
女人對室內設計師說,每次火車經過,她的床就會劇烈搖動。
「這簡直是無稽之談。」設計師質疑,「我來看看。」
到達後,女人建議他躺在床上,體會一下火車經過時的感覺。設計師剛躺下,她的男朋友就回來了。
「你躺在我女友的床上?」
「我說是在等火車,你會相信嗎?」
有些事是假的,卻令人無可置疑;有些事是真的,聽上去卻很難以置信。
難分真與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