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苦向人言 調節生活好習慣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聽者色變,由出現至今已引發全世界的恐慌。截至2020年5月下旬,全球確診個案已經超過了500萬,死亡人數已經達到30萬。世界各地醫療系統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挑戰,醫護人員受感染個案亦不斷上升。

香港和其他地方一度引發搶口罩、防護裝備、消毒日用品的浪潮。雖然現在確診人數不如最初般急劇上升,但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的日子還須要維持一段長時間。冠狀病毒不只為身體健康帶來威脅,在心裡亦不斷的滋生不安,累積恐懼和焦慮的情緒。如果沒有妥善的處理,很容易會造成骨牌效應,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本人在這𥚃分享一些減壓小貼士,希望能夠在這段困難時間積極面對逆境,幫助自己、親人和朋友渡過今次的巨大難關。最有效改善情緒及減輕焦慮的方法是向你信任的人分享和交流感受。在分享的過程中,負面情緒能夠逐漸被疏導,紓緩自身壓力過大而引致的情緒崩潰風險。分享對象可以是家人、朋友或宗教人士,其重點在於真誠談話,不要把擔心抑壓。

3個減壓小貼士:

1. 給予充裕的時間在溝通過程中,盡量避免在倉猝的時間裡,簡短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時間足夠才可以達到交談者彼此了解和分擔壓力的效果。

2.恢復有規律的生活作息時間。早前Home Office的機會較多,生理時鐘或會受影響,改變睡眠、飲食習慣或出現負面情緒,因此認識一些基本的放鬆技巧,對幫助調節生活規律和習慣非常重要。

3.堅持運動,調節情緒。眾所周知,運動會釋放安多酚,俗稱快樂荷爾蒙。長時間有恆心的運動習慣能夠紓緩壓力、改善焦慮和緊張情緒。

如情況嚴重,可諮詢醫生處方有效而穩妥的短期的藥物治療。最後希望香港人能夠團結一致,齊心合力對抗逆情,事情總有完結的一天。香港亦會回復以往一樣,逆境過後從新出發,另創高峰!

黎大森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曾任靑山醫院兒童及靑少年精神科副顧問醫生、香港大學精神科及家庭醫學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現私人執業,並為多間志願機構擔任精神科顧問,對治療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問題有豐富經驗,包括過度活躍症、自閉症、學習障礙等。

HEALTH VIDEO

RD3

我們的目標是努力地向社會上不同組織,無論公共或私人機構,社區和個人,以鼓勵及正面方式支持大眾預防疾病,以延長生命和促進人類健康。 了解我們

STAY IN TOUCH!

www.hkwewa.com©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